北京益汇达清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招聘

金贝尔美术馆:光的演奏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6日 [返回列表]

1935年,凯·金贝尔(Kay Kimbell)和他的妻子维尔玛·富勒(Velma Fuller)建立起了金贝尔艺术基金会,现已是一所著名的艺术机构。在1964年金贝尔去世时,他们对大师作品的收藏精选已经数一数二,因此这块地产被赠与基金会用以建造一流的博物馆。一份由基金会主管,理查德·布朗发布的“政策说明”立下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将新建的博物馆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对待。


他明确指出:“自然光应该在设计中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并约谈了许多建筑师,包括马塞尔·布劳耶,密斯·凡德罗,皮埃尔·奈尔维,戈登·邦沙夫特和爱德华·巴恩斯,但最终在1966年后半年项目被委任给了康。两人成了最好的搭档,布朗一直都很欣赏康对自然光的强调。


1_调整大小
2_调整大小
3_调整大小
4_调整大小

▲金贝尔美术馆


一个合适的“房间”,是康的建筑思考的起点。他总是在问一座建筑想成为什么?答案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张照片图像。他在一张速写作品里清晰地呈现了自己的想法,一个穹顶带有自然光源的空间是与人发生交流的场所。


5_调整大小

▲康的速写


在金贝尔美术馆的空间里,康通过16个拱形空间单元的重复组合,带给了参访者与艺术品间的亲密体验。对康而言,每个经典比例的拱形结构体单元就是一间“房间”,金贝尔美术馆就是这一间间“房间”的组合体,它就是一个“社会”。


6_调整大小

▲康的金贝尔美术馆手稿

©Louis I. Kahn Archiv


7_调整大小

▲金贝尔美术馆模型


康最早对于这个拱形空间的屋顶设想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半圆形,但是布朗认为这样围合出的空间高度过高,不适合艺术品的展示,其后也曾设想过带有弧形边缘的平顶,但是这个方案也并不理想。项目建筑师马歇尔·迈耶斯(Marshall Meyers)提出了利用摆线(cycloid,一个圆沿一条直线运动时,圆边界上一定点所形成的轨迹)作为拱的弧线几何基础,相对平坦的摆线拱顶的高度只有6米,这有效地弱化了原本画廊空间的高耸感,整个空间的比例更为宽敞宜人。


8_调整大小
9_调整大小
10_调整大小
11_调整大小
12_调整大小

▲金贝尔美术馆


金贝尔美术馆的摆线筒形拱顶中间镶着一条细细的有机玻璃天窗,这种独特形式给自然光提供了渗入空间的空隙。为了让光散开,穿孔铝板反光片像翅膀一样悬挂在天窗下,照亮混凝土拱顶平滑表面的同时为艺术品提供迷人的光照。


13_调整大小
14_调整大小
15_调整大小

©siegerarchphoto


三个带有筒形拱顶门廊的30米跨距构成了建筑西侧的主立面,落地玻璃和立面的凹陷标志着中间的入口。建筑被三个庭院所打断,容许更多的光和空气进入,并赋予室内外空间更多可能性。


16_调整大小
17_调整大小
18_调整大小
▲金贝尔美术馆


19_调整大小

▲金贝尔美术馆细部


缺少装饰的特点和复兴主义细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而大拱和穹顶带有罗马建筑的线索。形式通过使用混凝土,石灰华和白橡木这些关键材料来实现。大多数展厅位于上层,以尽可能利用自然光。通风管道和机械装置位于拱顶边缘靠近相接的地方。


20_调整大小
21_调整大小
22_调整大小
23_调整大小
24_调整大小

▲金贝尔美术馆室内采光

©siegerarchphoto


美术馆二层的两个内庭院为户外雕塑展示场地,同时也是自然光的主要来源之一,康将铝质反射板带进的自然光称为“银光”,从中庭射入的光线称为“绿光”。在半埋于地下的一层中,两层高的内庭院为在修复室里工作的人员带进了非直射的自然光源,另外一处位于美术馆西侧的建筑和户外廊道间的两处2.4米的采光井,则为无采光面的办公室以及工作室提供了自然光线。


25_调整大小
26_调整大小
27_调整大小
28_调整大小

▲内庭院

©siegerarchphoto


游客通过摆线拱顶下的廊道进入美术馆,廊道外侧水池里的水声以及踏在介于两墙间西门厅入口处的砾石上的声响,在弧形拱顶下都无形中被放大了。廊道和水池在美术馆和公园的草坪之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过渡。


29_调整大小
30_调整大小
31_调整大小

▲廊道


美术馆二层面对西侧公园的大厅原本是康认为美术馆最理想的出入口,然而由于地形坡度的原因,停车场只能放置在建筑的东侧和北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来访的游客多半是从一层的东侧门厅进入美术馆。在西侧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新馆完成后(2013),它的地下停车场终于化解了这个持续多年的尴尬。


32_调整大小

▲地面层平面图


33_调整大小
▲地下层平面图


34_调整大小
▲剖面图
35_调整大小

▲拱顶大样图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